作者: 周天宇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0-09-07 09:19
“有荒草的地方抓緊處理一下,污水要清理掉!”近日,在牡丹區何樓街道黃莊行政村,隋亮和村黨支部書記李秀范正指導村民清理衛生。隋亮是省派駐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兼“第一書記”,去年7月到黃莊行政村協助提升鄉村振興工作。
黃莊行政村由多個自然村組成,之前經濟基礎差,群眾收入少。2018年初,當地黨委對黃莊行政村黨支部改選,年富力強的李秀范成為村黨支部書記,省派鄉村振興服務隊隨后來到這里,更讓群眾看到希望。
“班子不團結就堅決調整!”李秀范燒起“第一把火”。他以身作則,率先垂范,規整班子,為黨建引領經濟發展奠定基礎。通過抓紀律入手,每月召開一次黨員大會,規范議事程序,力爭做到村務公開透明。同時邀請相關專家教授上黨課,手把手培訓鄉村振興干部,力促解決實際問題,兩委班子戰斗力增強,凝聚力得到提升。
多辦實事是考驗班子戰斗力的“試金石”,黨支部燒出“第二把火”:整頓村貌。村道損毀嚴重,群眾出行不易。“有錢能辦事,沒錢也要辦好事。”李秀范發動村“兩委”成員和黨員代表積極捐款,硬生生地修建2.6公里村道。
結合戶戶通工程,黃莊胡同已全部硬化,村民出行再也不踏泥路。廣泛發動群眾,動用機械30多次清理“四堆”。為讓家園更美,村“兩委”還在街道旁栽種綠化樹木,建五處文化小廣場,安健身器材。
針對上訪棘手問題,李秀范多次走訪調查,成功化解村內多起上訪糾紛,解除群眾后顧之憂。
楊中存是五保老人,無兒無女,獨自生活。村里主動為其清庭院,翻建房,修廁所,硬化路面。老楊有維修技術,靠此每月還有兩三千元收入,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。
環境整治好了,村民腰包鼓起來才是硬道理。李秀范與鄉村振興服務隊結合,燒起“第三把火”。
為增加群眾收入,黃莊黨支部抓住黃莊周邊要建設生態園的機遇,借助扶貧資金,高標準建設97個扶貧大棚。除土地分紅外,貧困群眾在大棚里找活干,村民掙了錢,集體有了收入。為增加抗風險能力,黃莊還領辦興聚農業專業合作社,先后吸納十多位社員參加。
背靠大樹好乘涼。黃莊黨支部積極優化資源,與鄉村振興服務隊對接,投資200萬元興建了大型冷庫,在安置貧困戶實現就業的同時,冷庫每年為村里增加十多萬元收入。
目前,黃莊先后幫助6戶貧困戶改造危房,為13戶貧困戶提供就業信息,52戶貧困戶全部脫貧,該村也從黨建后進村躍居全區的“頭雁村”。
記者 周天宇